“研”途有你“绘”更精彩——记花婆婆工作坊三阶第五次研训活动
冬季来临,寒意渐浓,却依然挡不住城幼花婆婆工作坊研训的热情和激情。12月16日迎来了三阶培训的最后一次教学案例集体研学。遵循先研后磨,四位老师对活动内容和设计进行了阐述,分别是金雪芳老师的《冬天里的弗洛格》,朱荣坤老师的《小奇和大熊》,翁小红老师的《神奇雨伞店》和赵燕老师的《想吃苹果的鼠小弟》。研训的老师积极参与到他们模拟课的互动中,在“玩”中深入感受四位老师的教学设计、教育戏剧策略的运用等。钱霞老师组织教师深入剖析绘本,对四个绘本的主旨以及活动的主要目标进行了探讨。随后,四位老师抛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,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第二轮研磨,大家认真解读绘本,集思广益,对活动环节设置的合理性、活动目标的指向性、策略运用的适宜性等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。
四位老师在研习后进行了梳理,并及时调整,使活动思路更清晰、教学策略更有针对性。分别于12月23日和24日进行了现场展示。朱荣坤老师以“小男孩小奇”入戏,贯穿活动始终,透过教师扮演的“小奇”的角色,帮助幼儿进入到绘本情境中。一起感受小奇和大熊他们之间的相反的角色特点,从拒绝自己到接纳自己。翁小红老师在阅读“美食伞”的情节中,通过语言、动作、肢体表现等方式表达幼儿对各种食物的认知,并利用身体进行创作,从幼儿高涨的表演中国感受到体验卷入式戏剧表演的快乐。金雪芳老师把动作三重奏巧妙运用在弗洛格背木材的故事环节中,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,通过大胆创编捡木柴、装木柴、扛木柴的系列动作,并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,感知阅读与表现的乐趣和成就感。赵燕老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,带领幼儿根据音乐的启停,动静转换,在动的过程中,不同的段落运用“伸一伸”、甩一甩”、“飞一飞”、“跳一跳”的身体动作,通过肢体动作帮助幼儿深度理解故事情节。
通过多次的研训活动,让老师们对教育戏剧在绘本教学中的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,并在不断研修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教育戏剧绘本教学能力,让绘本教学更加灵动有趣,用游戏精神让幼儿在绘本的世界中乐思、乐创、乐演。
撰稿:顾新娣
摄影:叶思仪 邵婷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